2014年6月2日

屈原、王安石有沒有亞斯柏格特質?

先說明,這篇文的目的不是想為任何古人貼標籤,也不是想藉名人來彰顯亞斯伯格,而是這二十多年來與ASD為伍,閱讀時常多有聯想而已。

亞斯社團的青年,用史記的文字,論述屈原可能有亞斯伯格堅持、不同流合汙,創造力的因子。這個論點很有意思,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作是端午節的粽後討論話題。
屈原有沒有亞斯伯格特質?

因為大孩子都是引述史記原文,比較不好讀,所以我整理維基百科的文字,給大家看一下古籍如何陳述屈原的性格。

花媽認為屈原和王安石這兩位先生,都有亞斯伯格診斷的特質
1.不同流合汙(人際互動困難)
2.堅持己見(單一侷限的興趣和固執)

另外兩人都有創造力的因子。所以應該還有"資優"特質~~

以下請參考這兩位先生的資料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,先後任三閭大夫、左徒,常與懷王商議國事,但自身性格耿直驕傲,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,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。

西元前305年,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,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。屈原憤而辭官自疏。屈原流放期間,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。其作品文字華麗,想像奇特,比喻新奇,內涵深刻,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。

他寫詩抒情,表達了他睠顧楚國,繫心懷王,不忘欲反」的感情,又指出,懷王最後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,就是因為「其所謂忠者不忠,而所謂賢者不賢也」

原曰:「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」

屈原是個詩人,從他開始,中國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。他創立了「楚辭」這種文體。

屈原作品富於忠君愛國思想,斥責小人禍國,怨恨君主昏庸,具有振興楚國的抱負,熱切追求理想,甘願以身殉國。屈原作品表現出個人品格高潔,不與世俗同流合污,執著理想,堅貞不屈,態度毫不妥協。

《離騷》訴說屈原的政治理想,批評群小的誹謗打擊與楚王的妄信讒言,理想雖遭破壞,但自己決不妥協。《離騷》設想上天下地,上叩帝閽,但天門不開,屈原陳志無路,於是有去國遠逝之想,又望見自己的故鄉,最後決定以身殉國。  (以上文字整理自維基百科。圖檔 http://goo.gl/Q9wI4W)


再則,多年前我讀王安石傳記的時候,也覺得王安石的亞斯伯格特質明顯。

執著和固執、勇往直前和一意孤行, 「拗」他在歷史上留名。讓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王安石可愛的又可悲的背影 他像一個闖入官場的犟小孩,掀起了滔天黨爭,但“政敵”司馬光依然敬重他的赤子心;他斷送了北宋王朝,但千年後的現代人可以重新醒思這位天才。

以下是我整理一些網站資料的結果~

(一)為官清廉,拒絕受賄

王安石一生為官清廉,銳意改革,對於官場中投機鑽營,吹牛拍馬,行賄受賄等行為,非常厭惡。

有一回,一位客人拜訪王安石時,帶來兩件家藏古物:古鏡和寶硯。準備送給他。王安石看了看問客人:「這鏡子和硯臺有什麼特別的好處?」

客人說:「你看這鏡面光滑透明,近照人影一致,可遠照二百里物和景;再看這硯臺石質又細又密,不傷筆又省墨,不信你呵口氣試試,馬上就能得水磨墨。」

王安石哈哈大笑:「稀奇寶物,對我來說沒多大作用。我的臉面不大,哪要用什麼能照兩百里的古鏡呢?再說呵口氣,又能磨多少墨?」王安石拒絕,把鏡子和硯臺都還給客人。

王安石當宰相時,得了氣喘。大夫開的藥方裡,有一味是紫團山人參。這種藥,走遍京城也沒有買到。有個叫薛師政的官員從外地回來,聽說了這件事,就送了幾兩去。可是王安石堅決不要。有人勸他:「你的病非得用這種藥才能治好。治病要緊,接受點藥算不了什麼。」

王安石發起牛脾氣:「我這一輩子沒吃過紫團山人參,不也活到今天?我不吃它,難道馬上會死?」

(二)性格執拗,倔強不屈

王安石性格倔強固執。宋史說他:「性強忮,遇事無否,自信所見,執意不回。」因而又有人叫他為「拗相公」。

有一次,京城一少年有隻很厲害的鬥雞,他的朋友好幾次要求那少年把那隻雞送給他,少年不願意。朋友便強把雞拿走了,少年大怒,追上並殺死他。

此案報入開封府,少年被判死刑。大家未持異議,唯獨王安石不同意,他說:「按刑律講,明偷暗偷都為盜。此少年不願送雞給他,而他強拿去,這是明目張膽的偷盜行為。少年追而殺之,是捕盜。捕盜而殺死盜賊,法不當死。」此案被移交審刑、大理等機關重新審理,一致認為開封府的判處是正確的。

皇帝下詔讓王安石去開封府賠禮道歉。王安石說:「我無罪。」不去。

(三)不重飲食

王安石擔任宰相時,有一天侍從官說王安石喜歡吃獐肉乾。王夫人聽了懷疑地說:「王公平日吃東西從不挑嘴,為何單單喜歡吃獐肉乾?」便問侍從官怎麼知道的?侍從官說:「王大人每頓飯,其他的菜都不吃,單單把一盤獐肉乾吃得乾乾淨淨,所以知道。」

王夫人問他那盤獐肉乾放在桌上何處?侍從官說放在王公面前。王夫人要侍從官明天中午換一換,把別的菜放在王公面前。結果第二天王安石果然把面前的一盤菜吃光了,放在遠處的獐肉乾動也不動。王安石吃飯時都在想學問、想政事,吃飯只是虛應故事而已。

(四)以指頭當蓮子(過度專注)
王安石晚年在江寧著字說時,費盡心思。他把一百多顆很硬的蓮子放在桌上,咀嚼蓮子來幫助思考。有時蓮子吃完了,又來不及添加,就咬自己的指頭,直到流血還沒有察覺。

(五)不修邊幅
王安石平日不修邊幅,又不愛洗澡,以致身上長了不少虱子。有一回,他和御史王禹玉一起上朝,有隻虱子一直爬到他的鬍鬚上他也不知道。

(六)性格執拗,倔強不屈

王安石性格倔強固執。宋史說他:「性強忮,遇事無可否,自信所見,執意不回。」因而又有人叫他為「拗相公」。

有一次,邵伯溫說:「往昔司馬光和王安石同任群牧司判官時,包拯是他們的頂頭上司。有一天,群牧司衙署中牡丹花盛開了,平素嚴厲的包拯忽然雅興大發,置酒筵請僚屬宴賞牡丹。席間,包拯舉杯向僚屬一一勸酒,司馬光一向不喜歡喝酒,也拗不過包拯而喝了一杯,可是王安石自始至終都不喝酒,包拯也不能勉強他。司馬光說:『從這件事也可知,王安石是個倔強不屈的人。』」(取材自宋 邵伯溫 邵氏聞見錄)

(七)鍛鍊字句

王安石雖博聞強記,但寫起詩來卻是字斟句酌,反覆推敲。

王安石有絕句詩云:「京口 瓜洲一水間,鍾山只隔數重山。春風又綠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。」據吳中一位讀書人家藏的王詩手稿,第三句最初寫的是「春風又到江南岸」,後圈去「到」字,旁邊批注「不好」,改為「過」。後又圈去,改「過」為「入」,再改為「滿」,共改十多字,最後才定為「綠」字。


請參考 王安石的另類智慧 http://goo.gl/Af2E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,

推薦閱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