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0日

自閉症的輔導原則與教學策略-北市融合教育現場教學手冊


自閉症學生對於環境與情境理解與掌握的能力較弱,加上面對事物的彈性因應能力不足,若環境中的變化無法預期或超出能力、興趣,對他們來說容易引起焦慮情緒,進而衍生出不適當的社會行為


因此,普通班教師在班級經營上透過明確規畫與引導,以及清楚地告知訊息與安排事務,可提升自閉症學生在班級適應的效能。由於自閉症學生的個別差異大,普通班老師可與校內特教老師共同討論,找出適合學生的課程安排、教學訓練及輔導策略。

(一)自閉症學生的輔導原則如下:


1. 尊重個別差異與獨特性。
2. 教師盡量使用簡潔明確且肯定的語句表達要求,必要時重複關鍵字
3. 事先控制及調整可能引發行為問題的因素。
4. 進行新事物或即將有改變時,應事先預告相關訊息或採漸進改變策略
5. 當行為問題出現時,透過明確指令與提供示範,教導學生適當的替代行為。

(二)自閉症學生常用的教學策略如下:

1. 物理環境結構化

透過文字及顏色明確標示環境中的位置與功能,協助學生對環境的了解。可安排學生置物空間及分類方式,協助學生維持個人物品及座位整潔。

2. 適當座位的安排-(減敏感)
多數自閉症學生有聽覺敏感的現象,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形。班級座位盡可能安排在噪音干擾較少的座位、面對刺激物較少且教師方便提醒的地方。

3. 作息時間結構化

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每日活動、課程活動的順序,協助學生了解流程及適應活動的轉換。其中可包括班級課表、個人作息時間表及個人每日工作檢核表等等。

4. 具體明確的班級規範
教導全班性的班級規範。班級教室應遵守的規則,建議先透過口頭說明確定其理解後,張貼於明顯易見的地方,提供視覺提示協助其自我提醒。

5.建立有效且一致性的班級獎懲制度
全班同儕使用相同的班規,但標準和項目可依個別情形進行個別化的調整。當行為問題出現時,相關的處理人員在標準與態度上也要有一致性。可結合個人增強紀錄表的方式,記錄自閉症學生個人符合班級規範的好行為,並搭配增強物進行獎勵。

6.學習策略訓練
自閉症學生視覺學習優於聽覺、空間性學習優於時間性學習。可透過運用圖片、流程圖、結構表、關係圖、文字說明及實例等視覺教材與線索協助理解複雜的文字與學習內容。也可指導學生應用重點摘要、畫重點、重述關鍵詞等策略加強理解。涉及語文閱讀與理解的數學題目,可加強提供解題線索及實用問題的練習。
(近期心智圖課程 12/03(六)10-15點 卓惠娟老師帶領心智圖  )


7.社會技巧訓練
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是在經過設計的情境下,透過重複演練正向行為的方式達到技巧的熟練,協助學生將技巧類化在日常生活中運用。原則上以4-6人為宜,利用工作分析將技巧分成數個步驟,並透過說明→示範→演練→回饋等過程,達到行為訓練的目標。


8.實施社會性故事
社會性故事是將學生必須學習的社會性行為,配合學生實際生活情境與事件編寫成故事,將期待學生了解與學習的技巧寫入,讓學生透過閱讀故事的方式,學習擷取重要線索及適當的社會性行為,搭配學習單與實際演練的方式效果更佳。(社會性技巧訓練手冊:給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兒童的158個社會性故事)


9.溝通訓練
透過教導適切的溝通技能協助學生表達需求,可降低
因溝通能力限制而產生的行為問題。實施訓練前須評估學生目前的溝通能力,選擇適合的溝通方式進行訓練。

10.自我管理訓練
在社會性故事與社會技巧訓練後,行為問題雖獲得改善,可再透過教導學生自我管理策略,運用自我教導、自我監控及自我增強的策略,協助自我維持適當的社會行為。

以上引自2014台北市融合教育現場教學手冊-自閉症的輔導原則與教學策略
照片資料摘自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發行之「讓愛飛揚-你可以再靠近一點」手冊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,

推薦閱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