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2日

孩子在學校上課常會離開座位,我應該怎麼辦呢?用簡易版社會性故事舉例

常有人問:「孩子在學校上課常會離開座位,我應該怎麼辦?」因為這是常見問題,所以我想用簡化的,家長不用思考太多就可以使用的簡易版《社會性故事》方法,陪大家跟孩子討論可行的方法。

專業的社會性故事句型,我記不住。所以用四個簡要的重點讓自己能夠徹底在遇到問題時,能夠馬上浮上心間,自然而然的使用。

簡要社會性故事句型是:
  • 陳述句陳述事實,忌情緒批判。交代人事時地物。 
  • 觀點句:把對方的觀點正向說出來。
  • 指導句:明白寫出正確的做法和步驟。
  • 肯定句:具體的寫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跟壞處。
當孩子在學校上課常會離開座位時,我會先思考,這不是臨時突發的事件,以長期來說,這可能是一件「孩子不懂觀察環境(包含人事時地物)」「不懂規範」、「無法長時間專注學習」或者「無聊」等等。

但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是一輩子的事情,因為這牽涉到孩子「環境搜索能力」或者是「能否遵守法律常規」的重要事件,所以我會經常點滴的處理這個重要課題。




建議家長使用「未知」的觀點思考,
比較不會有批判的口氣,也因為有多種可能多種原因,也比較容易客觀陳述事實。

舉例來說
、陳述句
陳述事實,有情緒批判。「老師說你在學校上課常會離開座位,影響別人上課,上課都沒在聽」(X)
陳述事實,無情緒批判「今天老師跟我說,你上國語課和社會課的時候中間都突然從座位站起來,是嗎?」(O)

這前後兩種的說法,A。充滿了批判。「影響別人上課,上課都沒在聽」都是主觀的批評,要盡量避免。B。不但是陳述事實,還是個讓孩子確認的問句。

觀點句:經過陳述之後的確認。

:孩子的回答:「是」,那麼就接著討論,聽老師(我)這麼說,你感覺如何?

B:孩子若回答:「不是」,那麼就繼續跟他確認跟核對,孩子是沒感覺?還是不承認?或者有其他原因。
不管怎樣,此時都不適合在跟他討論有無對錯,那會陷入僵局,之後陪孩子做後續觀察。讓孩子觀察隔天有沒有哪些課程會突然站起來。
(請直接跳到第四個步驟,告訴孩子不改變,可能會得到的自然後果,得承擔什麼。 並且暫時結束這個話題)

指導句:明白寫出正確的做法和步驟。
孩子的回答會有千百種:
a.「我想改進,可是不知道怎麼辦?」--就跟孩子繼續討論先改進哪個部分,由孩子主動提出的方法,基本上因為他有動機成功率會比較高。

b.「上課太無聊」--基本上討論可以找到取代的方法。(請參考 衝突發生時,該如何應對?http://goo.gl/T560OC


肯定句:具體的寫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跟壞處。
告訴孩子如果你按照指導句的討論結果去做,會得到「不會被老師念」「不會被同學罵」「媽媽會看到你的進步」等等結果。如果不去做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結果。

最後,可以把指導句肯定句討論的共識具體化,寫在醒目可以讓孩子刻骨銘心記得的地方。比方說「在鉛筆盒上貼"我會跟著團體行動一堂課,坐好",那我回家就可以跟媽媽炫耀了。」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延伸閱讀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,

推薦閱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